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

金记海鲜粉







本市已有10几年的金记海鲜粉,是本地许多饕客吃海鲜粉的首选,食客除了偏爱它海鲜粉的料多实在及新鲜外,更爱它清甜不油腻的汤头,于是乎,由于店家的用心,一碗海鲜粉也可以名传千里,捧场客由吉隆坡至新加坡都慕名而来。

金记的海鲜粉用料十分丰富,配有新鲜的虾只、自制的鱼滑还有爽脆的苏冬,全是新鲜食材,摒弃了许多海鲜粉爱用的冷藏海鲜配料,一碗吃下去十分具有满足与饱足感,难得的是店家落足心机熬足8小时的汤头,清甜解腻。

店家严丽金认为,所谓海鲜粉,讲求的也是一个鲜字,包括新鲜及鲜美,第一鲜关键当然在于海鲜食材的选用,采用新鲜的虾只及苏冬,连鱼滑也要自制,顾客点选海鲜粉时,才下料泡制。这造就了鲜虾的弹牙结实、鱼滑的滑溜顺口及苏冬的口感。

另一鲜就是汤头,店家以江鱼仔加黄豆熬煮8小时,要求清甜也剔除油份。

除了海鲜粉,该店的鱼滑猪肉粉以及夹底粉(猪肉粉),也十分受欢迎。猪肉粉的配料一样多萝萝,有猪肉碎、粉肠、猪腰及猪肝等。老板娘拿捏各类猪内脏的熟度有一手,因而吃下去都口感粉嫩细致。

此外,老板娘煮制的猪脚醋,也是许多老饕追捧的美食,熟客们形容老板娘的猪脚醋十分够味,肉绵却有嚼劲。

老板娘的用心,还不止于此,该店的辣椒酱也是一绝。采用新鲜辣椒调制的特浓辣椒酱,辣味十足,用来配粉及沾海鲜和猪肉,十分过瘾。爱吃辣的食客总会多讨一碟。

百年光华



1910年创刊的本报,明年将迈入100周年,为世界华文报业史上发行最久的华文日报。

在我心中,我一直视这份由孙中山创设的中文日报,为宝贵的文化资产,说实在,一份报纸能在一片土地上生存与见证这国土的百年历史,并在报业中100年屹立不倒,光华日报在这封号上受之无愧。

事实上,光华日报在这100年来,除了克尽传媒本份,也在教育、文化、运动及慈善事业上,作出了无数贡献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

当然一份报纸要长期生存,尤在竞争日益强大弱肉强食的世界,它不能一直顶著旧有的光环,它也必须革新、求变,紧贴甚至带动时事及视野的脉搏,才能引领读者群迈向更高的阅读水准。

光华日报在未来必须拥有本身的大方向与新方向,以迎接百年后另一个新开端,这是肯定的。

当然,本报百年的"金漆招牌"也不是盖的,一定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及优势,是必须恒久保存下来。

就如说光华日报独立与不受左右的报导立场,不受政治的驾驭,也不为权贵所压,希望这是不会变相。

当然我是很有信心光华会续在教育与慈善事业上发光发热,这是本报另一个稳扎的根基。

我想说的是:光华日报在这百年来,或不是本邦最畅销的日报,但却已是人人熟悉的媒体,它"正面"的精神面貌,不哗众取宠、不制造新闻及不随波逐流,却也是它最"吃亏"的地方。

但,我却私心的希望光华日报莫因报份与读者,而受到"污染",不要政治化、商业化,更不要自我矮化及被同化,继续"清流"作业。以优良的办报精神为基,在逆流中订定新步伐,更希望更多的读者与我们同在,让这份唯一的华文百年老报,延续它另一场百年革命。

踩横幅、烧肖像


姐这厢遭人踩,冠英哥另一边也遭火烧,这对政坛冤家近来可说"都不好受"。

霹州行动党周日举行常年代表大会,"别出心栽"的在会议厅入口的地板上放置了被指为政坛青蛙许月凤、查玛奴丁与奥斯曼的横幅任人踩,看上去就是要一泄3人的离党间接导致霹州民联政府倒台之恨。

3人离党而改为亲国阵议员,无关出自何因,在很多人眼中都是难容之事,行动党的这项动作,也再度钩起许多党员的记忆,所谓亲者痛、仇者快,很多党员都会践踏印有3人肖像的横幅而过。

行动党的这项举动,暂不去究其因,但真正的"收效"就是广收宣传之效,华文版都以封面标榜,尤其是秘书长林冠英不愿踩在其上大步跨过横幅的照片,更成了华文报的封面照片,许多公众也特意追读,成了州内人士的话题。宣传效果是达到了,可是是否人人认同,则见人见智。

或许对于不齿3人所为的人士而言,这实在是大快人心。但身为一个有代表性政党,这样的动作是否有失党的泱泱大度,是否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或管道去表达。

林冠英没有踩在其上而过,我实在觉得身为党秘书长是应有所为,而有所不为,不管原因在那。林首长没有踏在其上,不管是如他所说:"肮脏的东西不要踩"还是背地里不认同这项做法,最起码他没有踩在其上。

林冠英没有落下一这一脚,但想不到事隔一天,他却遭人火烧肖像,再度成了封面人物。

在这方面,笔者无意要维护或评论那一方,无论是在许月凤或林冠英事件上,笔者只觉得表达不满的方式有很多,诉之于践踏横幅或火烧肖像,都非好的示范也非文明的做法,最重要的是对事情并没有帮助。